宁乡拼团购房60群(98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13人申请入群

[ 论日本国民素质 ] 原来鬼子的素质是这么来的

发布时间: 2016-02-17 10:37:59

来源:

分类: 本地楼市

416次浏览


在第一期《[论素质] 外国人有素质中国人没素质.....》文章评论中,看到有友评论说日本国民素质很“高”,正好,我们“国人无素质”这个话题,和他们有点关系!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鬼子的“素质”。

到过日本的人会发现,日本人守秩序,彬彬有礼,其优良的国民素质令人感到惊叹。那么鬼子的素质是怎么来的呢?

究其原因,除了良好的家庭、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浸染,最重要的是日本拥有规范国民行为的严苛法律法规,以及务实的执法能力。

然而,日本的这些法律,对现今一些“自由散漫”惯的国人比如小编我来说,简直是“刀山油锅”,难以接受!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“奇葩”的日本法律法规!

在中国,大凡有排队的地方,一般而言,秩序还是比较好的。不过,出门在外,谁也难免不了会遇到一些急事,这个时候有可能就会“插队”。

那么,以人为本的中国法律条文对于你的这种不文明行为,规范为(博客,微博)零!全凭你个人的高尚道德情操自律约束。这时候如果有人善意提醒你,在大庭广众之下,碍于面子甚至还会恼羞成怒——

可你若要是在日本,你胆敢排队“插队”,你将会面临法律惩罚。根据“日本国轻犯罪法”的第1条第13号规定,在公共场所实施粗暴言行对周围的人造成困扰,在乘坐火车、电车、出租车、船舶等公共交通工具、购买票证、等待发放配给物资的时候插队者,或破坏队列者,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00万日元以下罚款甚至拘留24。

在中国,逢年过节,好友聚会,心情一高兴有时候或许就会酒逢知己千杯少。那么,在打车回家的路上,冷风一吹,或许一时没忍住,或不小心就吐在了车上,遇到这种情况,如果是清醒的,或许会主动道个歉赔些钱给的哥师傅,而如果是不省人事的,的哥师傅们一般会非常无奈只好自认倒霉了。

而在日本,相同情况下,不管你喝了多少,如果不小心在出租车里吐了,那么抱歉,你又违法了。因为在出租车中呕吐违反了日本民法的“契约违反”,将被判处罚款以及赔偿出租车的清扫费用。这种情况如果司机说赔个2、3千日元,那就赶紧从了吧,如果僵持不下,最后发展成通过法律来解决,那你有可能会赔偿10万日元。

决斗罪这名字听起来貌似是个颇具侠义浪漫色彩的词汇,不但中国的武侠小说中很常见,西方上层社会一度也很流行用决斗的方式解决争端,何况是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,因此决斗曾在日本风靡多年,是常有之事,就好像武侠小说那样,高手过招,一比高下。

这一条在中国其实就是打架斗殴!当然,这在中国的法律上绝对是不允许的!假如打架斗殴造成人员伤亡,则构成犯罪。但如果双方只是因为小事而动手,若没有造成重大人身伤害,亦可不了了之。

即使报警,警察也只能跟居委会大妈一样,以调解的和事佬角色,对当事双方进行哄孩子式的批评教育:“你娃娃吃饱了哇?一天到晚干精火旺,就晓得耍门槛汉欺负内伙子,有本事你娃去南海锤越南那个死温丧噻!毬莫名堂!乖,听话!莫给老子添麻烦,赶紧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!”

如果是在日本,只要你娃娃敢动手,就把你甩进班房关起!因为日本公共安全法规定,无论因为什么原因,通过暴力手段进行个人对决的行为违反了“决斗罪”,将被判处6个月以上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。这一条从明治时期1889年就已经制定了,至今没有修改过,是日本现行法规中最古老的条款之一。 这就是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人看不见打架的主要原因。

这个不用多说,大家都知道随地吐痰不文明也不卫生,即使某些地方明文规定随地吐痰要处以罚款啥的,可人们什么时候遇到一个典型处罚案例的?还不照样一边说“国人无素质”却又一边“嗬~卟”!可如果在日本,这不仅构成了犯罪,还后果很严重!

根据日本“轻犯罪法”第一条第二十六款规定,在街道或公园等公共场所吐痰、大小便,或教唆他人者,可实施拘留或处以1000日元以上,10000日元以下的罚款,并且这一处罚还将作为“犯罪前科”被计入个人档案中。

怎么个严重法呢?就是这个“犯罪前科”!如果你吐口痰被抓现行的话,你的个人档案“犯罪前科”一栏里就会写上一个“有”字,而不会注明你是偷窃杀人,还是仅仅只是在公共场所吐了一口痰!那么今后找工作,应聘单位看了你档案会怎么想?聘了你又会怎么看你?将来单位上出点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又会是谁?

众所周知,日本对于垃圾进行非常严格的分类处理,因此民众扔垃圾的时间也有明确的规定。日本各地收集垃圾的时间不尽相同,比如某一地区规定星期一扔可燃垃圾,星期二扔不可燃,星期三扔瓶罐类……若不按规定分类分期扔垃圾,比如有人想在周二早上睡个懒觉,于是周一晚上就把垃圾放在指定地点,且不小心被逮到,那么,不好意思,等着你的是超狠的处罚!

根据“日本国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”规定,非法投放垃圾者,根据情节严重与否,处以5年以下监禁外加1000万日元以下罚款,折合人民币60万哪!还要监禁!

大家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的经历,在超市或饭店付完帐,会遇到找零钱找多的情况。遇到这种情况,很多时候国人会主动提醒对方钱找多了。当然,也会有遇到像小编我这样的,当发现钱找多了,同时又发现对方没有察觉,大体上都会“暗爽”,飘飘然有种“老子今天又发财了”的窃喜。

而如果在日本,当你发现了找零找多了而一声不吭昧下多找的零钱的话,将会违反日本民法中的“欺诈罪”,根据情节判处罚金甚至监禁。

相信不少人在“熊孩子”时代,没少做爬电线杆这样的蠢事,这不仅威胁到自己的人身安全,也威胁到地区电力供应的稳定性。更有甚者,小偷不顾生命偷窃电线的,简直就是疯狂至极。不过,中国的相关法规也只是针对以盗窃为动机的禁止爬电线杆,追究刑事责任。而对于普通人,也仅仅是出个告示警醒而已。

在日本,日本民法规定,要爬电线杆必须拥有“国家电气主任技术者”资格证,即类似于中国的“电工证”。在获得资格证之前,擅自攀爬电线杆将会违反日本民法规定的“资格外活动违反罪”,将被处以罚款。情节严重的,比如造成大范围停电之类,不单要罚款,还会赔偿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1年以下监禁。

近年来,中国对于酒驾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,值得肯定。根据最新交规的规定,饮酒驾驶机动车辆,罚款1000元—2000元、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;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,罚款5000元,记12分,处以15日以下拘留,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。

醉酒驾驶机动车辆,吊销驾照,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,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,并处罚金;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,吊销驾照,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,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,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,并处罚金。但相对于日本,这样的处罚力度依然弱了点。

日本将酒驾归类到刑事犯罪中的“日本国道路交通法”规定:饮酒驾驶将被吊销驾照,并处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外加100万日元以下罚款。同时3年以上10年以内无法再取得驾照。而且还会牵连很多人。陪酒、劝酒、甚至乘坐酒驾者车的都要受罚。因为日本“防止醉酒扰乱治安法”第二条规定,强制劝酒行为将被处以48以下监禁,1万日元以内罚款的处罚; 如被劝酒者酒驾或因酒肇事,劝酒者同罪!

在中国,只要你身体素质足够好,能吃苦,够胆量,有那个经济能力,南极探险旅游随时可以实现。

而在日本,公民想去南极必须向相关机构提交登录南极申请书,在经过4个学时的“南极环保相关知识”的紧急培训、并且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批准前往南极;否则,将被处以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以示警告。

除了上述这些,日本还有一些“奇葩罪名”的法律规定,比如未经他人同意而剪断他人头发暴行罪,因他人拒绝决斗而侮辱他人名誉损害罪,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他人照片发布在个人博客等地方侵害著作权罪,最高可能被处以10年有期徒刑或1000万日元罚款。

通过上述这些法律条款,我们可以看到,日本的法律,对涉及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规范界定!有了这些条款,法律才能让“善行恶行”有明确的界定,才能让破坏公共秩序行为的惩罚有法可依。因此,日本民众才能在世人面前表现出那副有礼有序的高素质形象来!

有友可能会问,那么按照小编的意思中国没有这些严苛的“奇葩”法律条款,中国人就没有素质了是吗?

首先,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素质!人生如修行,人的本质是一种动物,其天性是散漫自由的。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自身的修养,凭借高尚道德情操自律约束!

中国儒家文化其中心思想是“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”,其核心是“仁”,是“谦让”!是“革命靠自觉”!虽注重“规矩”,但前提一定以人为本,是需要你发自内心的一种真实的自愿行为。绝非日本用严苛的法律强行所约束出来的被迫行为!

这种被迫行为,哪里是什么素质,它不过是一种“习惯”而已!科学发现,一个人的习惯,只需要一天一次,连续七天。就可以养成!就像2012年以前,国人不习惯拴安全带一样,通过治理,现在不也都习惯了吗?

可就是这关键的“一次”,对在快节奏都市工作的人们来说也很难保持!每天大家匆匆忙忙脑子里装着这样那样的事,会很容易忘记。所以我们就能在《[ 论素质 ] 日本式过马路》里看见,大阪,是怎么通过警察的督促,来养成的这种习惯!

也许我的看法太过片面,或许“习惯”本身就是一种“素质”的表现,下面我们一起玩个小投票,看看大家怎么看。欢迎大家来吐槽!

责任编辑: zhangyunxiang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